查看原文
其他

Nature丨复旦金力团队破解汉藏语系的起源,为认识东亚人口的迁移带来启示

BioArt BioArt 2022-05-01

责编丨迦溆


语言起源和分布的研究对于理解人类文明及其历史非常重要。汉藏语系(Sino-Tibetan language family )是仅次于印欧语系(Indo-European language family )的第二大语系【1】。它包含逾400种语言和方言,如汉语、缅甸语和藏语,总使用人数达15亿左右。对于汉藏语系起源于何时何地,语言学家一直存在争议。“北方起源假说”(northern-origin hypothesis)认为它起源于大约4,000–6,000年前中国北方的黄河流域,并且这种扩张伴随着仰韶文化或者说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的发展【2-4】,而“西南起源假说”则认为它起源于至少9000年前的四川西南部【5】或者印度东北部【6】。那么汉藏语系到底起源于何时何地呢?


2019年4月25日,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/人类表型组研究院金力院士团队在Nature上发表了题为Phylogenetic evidence for Sino-Tibetan origin in northern China in the Late Neolithic的论文,探讨了世界第二大语系的起源,支持了“北方起源假说”,为认识东亚人口的迁移带来了启示。



研究人员对109种汉藏语系语言词汇中词语的字根意义进行了统计学分析,并总结认为这些语言应是在5900年前左右出现分化,与“北方起源假说”相符。一般认为随着一组人向西迁入西藏,向南迁入缅甸,而另一组人向东和向南迁移而最终成为汉人,这些语言也继而分成了两个语族。以上发现符合语言随农业扩散的观点,而且扩散的时间点与考古证据相符——此前的考古证据揭示出独特建筑形式和陶器类型向南扩散的特征。


汉藏语系的起源点。图片引自Nature配发的News & Views文章


值得一提的是,Nature同步配发了题为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the Sino-Tibetan language familyNews & Views的文章,对该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,认为“Zhang and colleagues’ work is important in many ways”。



这项工作,是一个多学科的交叉研究成果。文章从遗传学、计算生物学、语言学、考古学和人类学等方面收集证据建模评估不同的语言谱系。由于印欧语系的因素,汉藏语系的历史很少被真正的研究,因此该项工作对汉藏语言的起源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。评论还认为,该研究还将有助于推动建立其它领域(例如考古和历史)研究结果之间的联系。


据悉,张梦翰博士、严实博士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,金力教授为通讯作者,潘悟云教授也是论文作者之一。


图为Nature论文的四位作者。credit: Liao Mu


原文链接:

https://www.nature.com/articles/s41586-019-1153-z


参考文献:

1、Handel, Z. What is Sino-Tibetan? Snapshot of a field and a language family in flux. Lang. Linguist. Compass 2, 422–441 (2008).

2、LaPolla, R. J. in Areal Diffusion and Genetic Inheritance: Problems in Comparative Linguistics (eds Dixon, R. M. W. & Aikhenvald, A. Y.) 225–254 (Oxford Univ. Press, Oxford, 2001).

3、Matisoff, J. A. Sino-Tibetan linguistics: present state and future prospects. Annu. Rev. Anthropol. 20, 469–504 (1991).

4、LaPolla, R. J. & Thurgood, G. Sino-Tibetan Languages (Routledge, London, 2016).

5、van Driem, G. in The Peopling of East Asia: Putting Together Archaeology, Linguistics and Genetics (eds Sagart, L. et al.) 81–106 (Routledge, London, 2005).

6、Blench, R. & Post, M. in Trans-Himalayan Linguistics: Historical and Descriptive Linguistics of the Himalayan Area (eds Hill, N. & Owen-Smith, T.) 71–104 (De Gruyter Mouton, Berlin, 2013).



BioArt,一心关注生命科学,只为分享更多有种、有趣、有料的信息。关注请长按上方二维码。投稿、合作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微信ID:bioartbusiness 或邮箱:sinobioart@bioart.com.cn。原创内容,未经授权,禁止转载到其它平台。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